現在都流行“走出去”,眼界越寬,成長越快;心胸更廣,走得更穩。中國鈑金更需要“走出去”,我們越發具有明顯優勢,但更要看到自已的差距和不足,我們既要與世界的合作越緊密,更要看到不足,迎難趕上,這樣越能實現發展的新跨越。這正驗證了那句話:越自信,越開放,越發展,越成功。
這次日本之行,重點之一是參觀鈑金制作企業,這次到幾家企業參觀交流后深有感觸,日本企業在企業管理和引領發展方向上,確實有居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日本的鈑金企業在過去10年時間,大約萎縮了1/3多,現在大約還有2萬余家鈑金企業。這些企業普遍成立時產是長,甚至有百年的企業,更多的企業都有50余年的發展。他們普遍自購房產,老板親自管理。上百人的鈑金企業廖廖,絕大多數在30人左右,我所見到的幾個老板,都是技術專家,他們對產品設計和制作比較懂行。在我所參觀的幾家鈑金企業中,其中有一家鈑金制作企業感受特別深。
這家鈑金企業有110多人,在日本屬于大型鈑金企業了,企業成立于1919年,距今已經有97年時間,即將成為百年企業,當前有42個客戶,訂單以少量多樣為主,年銷售額8000多萬人民幣,是日本鈑金企業典型代表,他們具有典型的特色,我以這家企業交流后的幾點感想,來認識一下日本企業的優勢,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一、品質第一,制作精良
看到他們所做的產品,每一個產品在制作過程中都是擺放整齊,防護有加,對于高要求的組裝車間,有幾家都還具有無塵車間,可見對產品的愛護程度。他們說,品質是放第一位的,對表面的防護和毛刺的處理,從來不馬虎,他們處理毛刺的人力在工序里面是屬多的。

二、工程能力出眾
工程開發能力綜合能力強。這一家有8個工程設計人員,這一點比國內企業要優秀的多。一個工程設計人員負責:圖紙展開,工藝圖制作,BOM制作,程序設計(包括下料,折彎設備程序),新產品認證。每一個人熟悉,Pro/E, sheetworks, CAD(50%采用CAD展開),AP100,管理系統,工時制定等一條龍的服務。印證一句話,“工程強,則生產強”。
三、自動化程度高
自動化是趨勢。自動化,并不帶表高效率,但代表高品質,少人化作業,一般都具有數沖料庫,復合機,折彎機自動換模,機械手折彎,自動激光焊接,自動弧焊機,通用快速安裝焊接夾具。當然手工折彎,手工焊接還是主力。他們前段資訊處理非常全面,現場人員的自動化素養很高。
四、現場管理精益
這是我們與日本企業相差最大的地方?,F場精益水平高。體現在,設備比人多,場地很小,擺放擁擠,但現場物流車,物料標示,場地規劃目視化,組裝線包裝和標示,都體現便捷,高效。他們追求整體流程高效,上下工序銜接的便捷。體現出:好現場管理,才有好流程效益。
五、系統化管理
系統化管理。這家企業1919年成立,自己開發了生產管理系統,仔細看系統后,有幾個鮮明應用。第一是全目視化,訂單管理,負荷管理,每一個員工生產過程包括實施監控都到工單到機臺。第二,計劃與控制很有目標。一個人做排配,依據工時嚴格定義每天做的項目和產品,不提前不延后,全部按計劃生產。第三,過程控制和追溯,2年前的產品都可以追溯到訂單處理過程,生產開工閉工,生產視頻,交貨和品質。第四,全流程系統化管理,避免手工處理 。
六、績效報表系統化
績效報表系統化。由系統產出每人天,各流程節點報表,車間和辦公室目視化當前個人負荷和狀態。
典型企業是一面鏡子,一家百年鈑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,也同樣經歷過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過程,他們建議我們,將精力放在生產管理,內部精益生產,提供高品質和快交付,可追溯和控制的過程控制是成功之路。
摘自田金華先生《參觀日本本土鈑金企業有感之一》